Search

【三級警戒未來何時解?從研究找依據!】
疫情進入三級警戒至今,本週似有趨穩趨勢,但還難稱真...

  • Share this:

【三級警戒未來何時解?從研究找依據!】
疫情進入三級警戒至今,本週似有趨穩趨勢,但還難稱真正緩和。不過隨著高強度防疫持續,生計受影響的行業越來越多,也讓人擔心民眾出現「防疫疲乏」的現象,雖然目前還沒到鬆懈的時候,但未來我們有沒有一個「警戒降級」的明確標準,用科學化的方式,及最保險的部署,逐步回復原本的生活?

#修改疫情警戒標準增列查核條件 #訂出解除三級之明確安全標準
根據先前2021/1/21發布的疫情警戒標準,各級警戒的升降依據是病例數與傳播鏈,譬如:『出現感染源不明之本土病例(二級)』、『單周出現3件以上社區群聚事件或1天確診10名以上感染不明的本土病例(三級)』,藉此標準去規定防疫的層級。

和一月時相比,不論國際上或國內,都已經開始進行疫苗施打,而雙北大流行之後,也有更多的數據來反映本土流行的樣態。團隊和我在近期討論過程中,也都會從國際上的實證研究,來參考如何讓大家在安全狀況下解封。我們大致上提出三個建議:

1. 根據實證證據,納入疫苗接種率考量
2. 確保流行熱區疫調、匡列、檢驗作為足夠
3. 各項限制分別逐步開放

我們先來討論疫苗接種率,根據《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6月10日刊登的論文[1]指出,在177個以色列社區中,疫苗施打率每增加20%,未施打疫苗族群的陽性檢驗率就會下降一半,這篇研究由於使用以色列四大健保之一的資料,涵蓋百萬人以上,因此有相當的證據力,可以讓我們看出,疫苗接種率在還沒達到理論上的「群體免疫閾值」以前,和保護力就有一定的正向關係。打疫苗不僅保護自己,並可間接保護沒打疫苗的他人。

這篇研究的附件中,更動各種參數,保護力都相對穩定。但要注意若僅算「高齡族群(>66歲)施打率」,則對未打疫苗族群的保護力就很弱,這可能是因為高齡族群本身活動力就低,較不會「主動產生」傳播鏈。

當然,根據由美國、南韓、德國三國數據的實際分析,疫苗先打高齡者,可以拯救最多生命[2],英國研究也顯示,先打60歲以上高齡族群,可以讓武漢肺炎造成的死亡降低96%、住院降低80%、加護病房入住也降低65%[3]。顯示台灣先打高齡族群的政策當然正確。

但要疫苗要涵蓋到一定比率中壯年人口(若把55~65歲加進來就有效),才能有效抑制輕症與無症狀傳播。也就是說,在解封過程中,需考量中壯年人口施打疫苗比率來「漸進放寬」管制措施。

但在疫苗接種以外,同一篇文章作者也提到,以色列的封鎖等NPI政策,與疫苗是相輔相成,此因素無法被獨立排除。我們也看到,能夠妥善進行疫調、擴大往外匡列、搭配對高風險群大量篩檢的地方,在圍堵疫情上表現都不錯。例如指揮中心進駐苗栗後,成功控制大量移工感染疫情,近幾日確診個案都早已被隔離,這才能確保社區的安全。而社區的安全性,也可以用抗原快篩陽性率、抗體陽性率、背景病毒量幾種方式去推估,已確保疫情已被侷限住。

最後,解封過程中,一定要小心謹慎,現行三級警戒不少限制,譬如停課、展覽館、社團交接、公祭、群聚人數限制、餐廳需外帶......等等規定,也應該研擬「風險區分」來分開開放。

根據英國研究,第一次封鎖令的對國民行為的影響,以及減少死亡的效應,遠高於第二次封鎖令,很可能有「防疫疲勞」的現象[4]。顯示解了又封,國民遵守的程度就沒這麼好。因此,我希望把「關鍵人口疫苗接種率」(例如65歲以上50%)、「青壯人口(18~65歲)疫苗接種率」(例如20%)、縣市疫調匡列與篩檢能量(能否確實掌握多層對象,外圈的篩檢陽性率)都納入「解封標準」,訂定更嚴格、更安心、更透明的標準,讓社會大眾了解,穩定民心,並得以達到社會共識。

在這次解封以後,今年都不用再倒退,才能讓經濟振興、產業輔導轉型等後續政策順利推展,這有賴與大眾的溝通和討論,重建國人信心,而不只是頒布命令而已。

期待台灣經此一役,能成為一個真正的公衛國家!

1.Milman, O., Yelin, I., Aharony, N., Katz, R., Herzel, E., Ben-Tov, A., ... & Kishony, R. (2021). Community-level evidence for SARS-CoV-2 vaccine protection of unvaccinated individuals. Nature Medicine, 1-3.

2.Goldstein, J. R., Cassidy, T., & Wachter, K. W. (2021). Vaccinating the oldest against COVID-19 saves both the most lives and most years of life.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8(11).

3.Cook, T. M., & Roberts, J. V. (2021). Impact of vaccination by priority group on UK deaths, hospital admissions and intensive care admissions from COVID‐19. Anaesthesia, 76(5), 608-616.

4.Davies, N. G., Barnard, R. C., Jarvis, C. I., Russell, T. W., Semple, M. G., Jit, M., & Edmunds, W. J. (2021). Association of tiered restrictions and a second lockdown with COVID-19 deaths and hospital admissions in England: a modelling study. 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1(4), 482-492.


Tags:

About author
台灣基進台中市第二選區霧峰、沙鹿、大肚、烏日、龍井選區立法委員。 國立高雄大學 資訊管理學系 經歷 新都慢速壘球協會 網管 兔將視覺特效 立體製作總監 汪達創意 執行長 作品 微電影 台灣如龍 製作人 電影 幸福路上 執行製片 電影 寒戰二 立體製作總監 電影 華麗上班族 立體製作總監 電影 Kano 特效專案經理 電影 風暴 立體專案經理 等21部作品 社團 高雄市牙醫公會壘球隊 教練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壘球隊 教練 高雄市夏綠地壘球隊 隊員 電影製作、企業管理、活動統籌 講師 電影、節目 台語配音員
3Q 陳柏惟
View all posts